- 版權歸深圳市領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 咨詢QQ:398425983 手機:13510904894 微信號:LMH-1000 郵箱:398425983@qq.com 微信視頻號:領恒智能
專業生產滴膠卡、U盤IC卡
卡式U盤、異形水晶滴膠卡
RFID標簽、CPU卡、ID卡
中/遠距離ID卡、硅膠IC卡
T5577卡 、復合卡、3D卡
915M遠距離卡、 HID卡
接觸式IC卡、非接觸IC卡
抗金屬標簽、 NFC標簽
手機內貼卡、可視復寫卡
金屬卡 、不銹鋼卡、IC卡
校園卡、門鎖卡、U盤卡
智能卡讀寫器 、等等......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14日在官方網站上發布新聞稿稱,為引導和規范中國金融移動支付業務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和有效配置,已于近日正式發布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技術標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并未發布完整的技術標準全文,甚或到底是13.56MHz還是2.4GHz作為移動支付技術標準,都未說明。央行僅在新聞稿中提到上述技術標準涵蓋了應用基礎、安全保障、設備、支付應用、聯網通用5大類35項標準。
據早報記者了解,目前使用13.56MHz為開放式標準已無懸念,但封閉環境內2.4GHz仍將使用。央行發布的技術標準則涵蓋了對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行卡組織、移動通信運營商、移動終端廠商、卡商、芯片商、受理終端廠商、認證機構、檢測機構等移動支付產業鏈各方。
“金融業必須使用開放的13.56MHz”
“13.56MHz的標準已經沒有懸念。”一位參與上述技術標準編制人士昨日透露,金融行業標準以13.56MHz做為近場支付非接觸通信技術的基礎。
上述人士稱,13.56MHz技術適用于開放的聯網通用環境,而國內廠商自主創新的2.4GHz只可在封閉環境比如城市公交或校園網內繼續試點應用。
據了解,13.56MHz是國際上比較常用的標準,它的輻射范圍比較近,使用時要靠近POS機等終端設備。但缺點是這一技術方案需要換手機(目前也有機構在研究直接在卡上附上刷卡功能)、無法穿透金屬。2.4GHz輻射距離比較遠,七八米甚至到20米左右都可以感應,最大的優點是不需要另換手機,只需要換張帶刷卡功能的SIM卡。
關于移動支付的另一個熱點問題是未來中國的移動支付到底通過SD卡、SIM卡或NFC手機哪一種終端來實現。
“現在支付企業、銀行或者投資方都在押寶,誰也說不準未來的趨勢,于是就像撒胡椒面一樣,三種模式一一投資上馬。”某第三方支付公司負責人此前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至于造價,早報記者此前采訪的多個移動支付供應商透露,目前大約花兩美元,就可以把移動支付的芯片“塞”進手機了。
與金融IC卡“聯網通用”
值得關注的是,央行昨日新聞稿強調,此次發布的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技術標準確立了以“聯網通用、安全可信”為目標的技術體系架構。
所謂“聯網通用”,一國有大行電子銀行部人士解釋稱,其目標之一是實現移動支付和現有金融IC卡資源應用的“聯網互通”。他并指出,央行將于近期發布的PBOC3.0標準或對推動金融IC卡與移動支付標準的融合路徑詳細闡述。
事實上,可查資料顯示,央行副行長李東榮已在多個場合的講話中提及這一跨行業整合的思路。
“移動支付本質是智能化、終端化、網絡化、虛擬化的銀行卡,是一個跨渠道、跨行業、跨網絡的金融創新平臺和多應用融合載體,能夠有效整合金融IC卡、互聯網支付等新興支付工具和渠道,是金融IC卡的渠道拓展和應用創新,是未來金融IC卡多應用發展的新方向。而推廣移動支付應用對加快銀行卡芯片化遷移進程,拓展金融服務渠道和銀行卡的應用領域,推進金融創新有重要意義。”央行網站今年9月發布的李東榮在寧波考察手機信貸業務現場發言稿中如是指出。
至于具體移動支付與金融IC卡的“聯網互通”方式,李東榮在同一場合表示,“在推廣應用移動支付的過程中,要堅持有效整合移動支付與金融IC卡資源,最大限度復用金融IC卡網絡、系統和終端設備,鼓勵采用和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嘗試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密碼算法,努力推動移動支付聯網通用并實現與國際標準的有效銜接,促進產業資源共享、聯合發展。